📖 原生家庭·婚恋版¶
Abstract
- 中文版:《原生家庭·婚恋版》
- 完成时间: 2025-02-13
阅读这本书是受到可爸可吗视频的推荐。这本书不长,前半部分给出了很多具体鲜活的事例、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,后半部分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。读完后受益匪浅,对于婚姻和家庭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第一章 姻亲三角:你 - 伴侣 - 伴侣父母¶
破除对伴侣父母的认识误区:
- 我们结婚后情况就会好的
- 他们了解我以后情况就会好的:仅靠时间和熟悉度是无法打开封闭的思想和心扉的
- 我有了孩子以后情况就会好的
- 如果我听他们的话,他们肯定会喜欢我
- 他们又不是我的父母,对我造不成多大影响
- 他们住在外地,我们不用经常和他们打交道
- 我的伴侣总会把我放在第一位
认清现实:
- 伴侣有毒父母的行事方式
- 最重要的底线:你伴侣的父母应该尊重你、礼貌待你
- 伴侣自身的问题
- 伴侣父母对子女的“操控”是否成功,主要看看门人——你的伴侣是否有意无意地允许父母过度干涉你们的生活
- 阻止你的伴侣长大,不让他/她从情感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,不允许他/她质疑自己,不让他/她保护你
- 这场混战中你的角色
- 你对姻亲关系的期许和反应奠定了你和伴侣父母相处的情绪基调
- 你的自我评价如何、自信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如何应对伴侣的父母;他们也会通过你的自我认识判断哪些是你自作自受的结果
第二章 批评型¶
批评造成的后果分轻重:
- 无法造成持久伤害:眼界狭隘、思想过时、无伤大雅的玩笑......
- 别放在心上,学会释怀,当成耳边风,保持你的幽默感
- 让你伴侣的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批评是在吹毛求疵,并帮助他们纠正这种习惯
- 化解非攻击性批评:“你对我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?”
- “无私”的批评者:告诉你他们批评你不过是为你好罢了
- 其实是对你的私事的过分干涉
- “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”,显示自己作为过来人的优越性
- 当你的伴侣不知所以:只听进了看似正面的信息,而直接忽略了明显或隐晦的让你难受的事实
- 区分你能与不能接受的建议:跳出来用理性判断属于哪一种,有权主动应对伤害你自尊的批评
- 两面派的批评者:背着你的伴侣批评你/对着你的伴侣说你的坏话
- 引发矛盾和误解
- “借刀杀人":借你伴侣之口来批评你,以免和你发生正面冲突
- 当批评变成替罪羊:批评的下一个阶段,不仅挑你的问题,还将问题怪在你头上
- 逃避他们自身和亲子关系中的难题,自欺欺人
- 你的婚姻问题越多,伴侣的言行便越可能和其父母保持一致: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时,责怪别人总比自责来得容易
- 成为替罪羊会让你开始怀疑你对现实的认知,当生命中重要的人联手针对你,很难相信对爱情和亲情的理解
受害者的困境:
- 我不想做家里的坏人
- 气到无言以对
- 宁愿牺牲自尊,也不愿意惹怒伴侣及其父母
被批评的恶劣后果:
- 催生脆弱与自我怀疑,激化本身存在的自我批评,怀疑自己什么都做不好,从而质疑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
- 为了息事宁人,按照批评者的心意行事,把生活的掌控权越来越多地交给他们
第三章 占有型¶
永远认为你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不够多。你对隐私或独处时间的需求,在他们占据你生活的需求面前都不重要。看起来仿佛一种“甜蜜的负担”。
- “保持联系”意味着“你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必须出现”
- “表达爱”意味着“你是我生活的全部,所以你有义务取悦我”
- “忠于家庭”意味着“要始终把原生家庭而不是你自主组建的新家庭放在第一位”
- “坚持传统”意味着“不管你的生活变成什么样了,我们都要按照我们一贯的方式行事,这是铁律”
伴侣父母根本不知道他们有多影响你的生活,也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对你的婚姻质量造成了多大损害。
你的家是你的避风港,是你的地盘,是你的专属领域,但你伴侣的父母会忽略这片领域的神圣性:
- 不打电话就上门
- 不看时间也不管你是否有空,直接打电话过来
- 不事先和你确认,就要求在你家举行家庭活动
- 来看你时坚持要住在你家,即便有其他住处可选